首页 学生活动 学术活动 内容

“全球治理与中国政治学”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12月9日,“全球治理与中国政治学”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甲所第三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和bte365娱乐场联合举办,共商全球治理与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发展。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邓卫副书记首先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理论成果与政策成果相结合的研讨会指导思想。

邓卫副书记认为,在整个学校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战略部署中,邱勇校长提出了三句话: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这三句话都跟国际关系学科有着深刻的联系:一是国际关系学科的目的要取得创新性的学术思想,二是国际关系学科本身从事的就是国际研究,三是国际关系学科在文科中又是发展很好的典范,所以国际关系研究义不容辞要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继续走在前面。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在致辞中提到,全球治理在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要退出全球治理,不再承担责任,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全球治理,承担国际责任。现在处于的新的阶段是对我们有利,还是会把我们拖垮,这是一个问题。如何通过全球治理使中国获得更大的好处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这也是今天举办学术研讨会的意义。

随后,参会学者在清华大学甲所门前合影。

会议分为上下午。上午的发言主题为“全球治理与中国政治学”,分为一、二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主持。

中央外办副主任乐玉成从参加过的一些活动中总结了西方进行全球治理中存在的理念过时、机制过时、领导力缺失与西方自身的问题等,在这个形势下,中国实际上被推到了全球治理中的前台。

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中国之所以这几年在全球治理方面做得较为成功,乐玉成主任将其原因概括为三个字:引,就是引领、推动;新,就是创新;共,就是共识、共建、共享、共赢。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认为,全球治理兴起以后对中国的政治学理论提出了很多挑战,许多问题需要重新思考,目前存在八个挑战:第一是对传统主权理论的挑战;第二是对政治学主权理论的挑战;第三是对国家利益观的挑战;第四是对爱国主义观的挑战;第五是对普世价值的挑战;第六是对市民社会的挑战;第七是对合法性的挑战;最后是对政治评价的挑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谈了谈自己最新的研究,认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有三个要点非常有特点,第一是强调实践性,第二是中庸辩证法,第三是全球主义思想。

第二阶段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光斌以是否需要一个世界政治体系原理为主题,提出从中国出发的政治体系的起点毫无疑问是中华文明,建立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黄仁伟提出,全球治理中,中国是强者还是弱者,取决于中国的能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能力和所有问题上的能力不一样,不能用综合国力的能力来衡量全球治理的能力,中国的制度建设能力远远超出我们自己的想象。全球经济治理,对内讲就是中国利益的保证,中国崛起的战略里抓到了全球治理这样一个抓手、平台,是所有大国在历史上没有的,全球治理和国家战略结合是中国的机遇。

国际关系学院校长陶坚从经验角度上观察到中国方案有几个特点,一是着眼于针对21世纪各种新挑战,二是在治理中学会治理,三是在行动中检验治理方案,全球治理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解决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落差的重要途径,中国领导人也好,中国的官员也好,中国的学界也好,在国际舞台的聚光灯,甚至比我们在国内舞台的聚光灯还要亮。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系主任景跃进着重谈了谈全球治理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从国内政治的角度要看到外部环境和结构的重要性。

下午的研讨会分为三、四阶段。第三阶段发言主题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庞珣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蔡拓以全球治理的新特点和中国的选择为主题,谈到了全球治理的五个新特点,第一是全球化处于一个转折点,反全球化的力量是空前聚集和增强;第二是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空前膨胀和喧嚣;第三是全球治理面临走向孤立主义,退回到只讲国家利益和国家间博弈的状态;第四是西方国家,尤其以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理念受到反思和挑战;第五个特点,全球治理所依托的国际体制的权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正在被推到领头羊的位置。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振江从华人华侨治理的角度来讨论关于中国怎么参与全球治理问题,希望从全球华人华侨治理的一些经验教训,为中国参与未来的全球治理提供指导。以侨务政策角度作为中国全球治理的特色是未来发展的目标。

天津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佟德志认为全球范围内有两个最大的潮流,治理的潮流和民主的潮流,全球范围内存在着治理吸纳民主现象,尤其是发达国家,民主和治理之间存在着紧张和冲突,从而形成了民主的治理困境和治理的民主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在出版社的角度介绍了智库的产品,希望推动这个产品,畅通发表渠道,加强智库建设。

随后,山东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刘昌明对上述发言作出总结。

会议最后一个阶段主题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由bte365娱乐场副教授邢悦主持。

兰州大学原副校长、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以中亚为主要视角,结合了公共产品和地缘政治的角度,提出在提供公共产品的时候有两个账要清楚,一个是国际的账要清楚,一个是自己的账要清楚,否则会犯严重的错误,甚至是不可纠正的错误。

吉林大学校长助理、公共外交学院院长刘德斌详细地讲了东北的现状,同时认为中国的崛起依然是面临对西方怎么办的问题。刘德斌认为,西方的消解在过程之中,实然的东西已经有了,因然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做,中国应该有一个消解西方的战略。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吴志成将视角放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这两个基本的概念,谈了谈两者之间的关系。吴志成认为,全球性的价值导向对传统国家发起挑战,普遍性的国际机制和规则作为实施全球治理的依托,成为国家政策考量的因素,同时全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对国家治理行为的监督,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bte365娱乐场教授张利华力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中国智慧,认为在全球治理当中,阴阳辩证法对于全球治理会贡献很大的智慧。

最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对全天的研讨会作总结,对会议研讨的成果表示肯定。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学峰再次感谢众多学者的支持,并宣布会议顺利闭幕。

 


(原文编辑:杨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