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生活动 学术活动 内容

希腊Laskaridis基金会珍稀图书展开幕式

 

暨中国-希腊文化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

王怡仙
bte365娱乐场硕士生

 

2016年9月25日,由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古希腊罗马宗教哲学研究中心以及希腊Aikaterini Laskaridis基金会主办,希腊新丝绸之路战略与经济研究中心协办的希腊Laskaridis基金会图书展览会开幕式和“中国-希腊文化交流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凯风人文社科图书馆大同厅举行。

 

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古希腊罗马宗教哲学研究中心王晓朝教授主持,希腊驻华大使Leonidas Rokanas、希腊Aikaterini Laskaridis基金会主席Laskaridis先生和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邓景康教授分别致开幕辞。他们高度评价了清华大学与希腊Aikaterini Laskaridis基金会合作开展的中国-希腊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希望中国与希腊的各界人士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中希关系到发展。中方代表和希腊代表共同进行了开幕仪式的剪彩。

希腊驻中国大使Leonidas Rokanas致开幕辞

希腊Aikaterini Laskaridis基金会主席Laskaridis先生致开幕辞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邓景康教授致开幕辞

研讨会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分别由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利华教授和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理事会副会长史志钦教授主持。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希腊驻华大使Leonidas Rokanas先生及夫人,希腊Laskaridis基金会主席Panos Laskaridis先生,希腊Laskaridis基金会高级顾问、执行官Admiral Mazarakis先生,前希腊教育部部长暨雅典大学校长Georgios Babiniotis 教授,清华大学古希腊罗马哲学与宗教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朝教授和谭大卫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詹文杰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刘玮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姜璌琥教授,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Elena Avramidou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李隽旸博士,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陈玉聃博士等。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希腊语,古希腊哲学,当代中希文化交流等多个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上午的会议中,首先由前希腊教育部部长,雅典大学前学院院长Georgios Babiniotis教授发表了题为“希腊语:西方思想的驱动者”的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回顾了希腊语的发展历程,着重强调了希腊语言在西方文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表示,希腊人自古以来就将语言和探求宇宙真理相联系。希腊语有35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有延续性,有文化底蕴的语言。其对于欧洲的语言、文化、思想的贡献就像中文之于日文、韩文等语言的贡献一样。英语以及其他欧洲语言中的许多词汇都可以在希腊语中找到根源。这些源于希腊语的词汇构成了西方的文明之根。

随后,三位中国学者就“中国大陆的希腊哲学研究”这一专题进行了发言与讨论。首先,清华大学古希腊罗马研究中心的王晓朝教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他目前正在进行的关于古希腊哲学术语数据库建设的课题研究。他介绍到,希腊哲学术语研究已经进入计算机术语库时代,而中国学界尚未涉足希腊哲学文本层面的电子化工作。希望这个研究课题可以填补这一空白。这个课题采用“互联网+经典文本研究”的新形式,并非是仅仅简单编一本词典并电子化,而是要以电子化的载体储存术语与概念知识元,通过开放和智能的方式,为专家学者提供学术思想创造、积累、分享、普及的辅助工具。接下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詹文杰博士在题为“柏拉图文本研究”的报告中,详细梳理了在中国学界翻译柏拉图著作的发展历程。他说,虽然早在16-17世纪,就有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向中国人介绍了柏拉图这个人的名字,但是对其著作的中文翻译是20世纪才开始出现的。其中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学者。在今天,对于柏拉图著作的文本翻译和研究工作仍在继续进行。最后,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刘玮教授谈了自己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研究。他认为,自从苏格拉底提出“德性统一论”后,该论题就成为古希腊主要哲学家的一个基本共识。但是, 这个论题的确切含义却在学者当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学者们争论苏格拉底的意思到底是所有的德性都是同一的,或是不可分离的,还是互惠的。而当柏拉图继承了这个论题之后,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在他的著作中看到了更多不同含义的统一。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或隐或显地提到的四种不同意义上的统一。分别是:以普遍正义统一伦理德性;伦理德性在豪迈之中的统一;通过明智实现伦理德性的真正统一;在哲学家中实现的伦理与理智德性的最终统一。

在下午的会议中,首先由希腊Aikaterini Laskaridis基金会高级顾问、执行官Admiral Mazarakis先生发表了主题为“修昔底德战略思想与现代外交的主旨演讲。他说,“修昔底德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国际关系学始祖,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无论是在古希腊、近现代西方,还是在当代的历史和国际关系学界,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和影响力。修昔底德在该书中首次对国家如何保卫自身安全提出了一个全面综合的理论——高战略。该理论涉及到了经济、外交、军事、科技、人口、社会心理等一切可能影响一国国家安全的因素,打破了传统战略分析集中在军事层面的做法,而“高战略”中所论述的安全困境后来被译为“修昔底德陷阱”。Admiral Mazarakis先生认为,将“修昔底德陷阱”运用于中美关系,预测中美之间必有一战,并不十分恰当。他坚信中国有能力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在随后的评论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李隽旸博士回顾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交战双方雅典和斯巴达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的战略,并对这种转变的原因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外力(波斯人与斯巴达人达成的协定)的介入,交战双方在战争中对自我实力的重新界定都促使了战争中心和战争策略的转变。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陈玉聃博士谈到,自己通过对修昔底德著作的深入品读,发现修昔底德在其著作中对历史事件的论述常常使用“命运”一词。例如,对于雅典实力的增长、斯巴达产生的恐惧、双方战争的爆发,修昔底德都使用了“命运”、“必然”一类的词汇进行描述。这和当今社会科学研究所提倡的客观、规律、没有一种必然性或是命运做指导相悖。陈玉聃认为,这非常值得研究,或许可以从对人性的复杂性的分析着手。

随后,三位学者就“中国与希腊交流与合作”这一专题进行了发言与讨论。中国科学院大学姜璌琥教授回顾了近年来自己在考古方面所做的工作,介绍了中国考古学领域运用新科技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表达了与希腊考古界合作,在希腊进行考古挖掘和研究的强烈愿望。清华大学哲学系谭大卫博士在题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的发言中,回顾了古代中国与希腊在古丝绸之路的物质和文化的流通,对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作了详细梳理,并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希腊思想是否曾在唐代沿丝绸之路以基督教的景教为载体传入中国。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的Elena Avramidou副教授做了“中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成就与问题“的发言。她指出,中希双方虽然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之前的合作交流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中希之间的合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些困难多是由于中希之间的文化差异,而当事双方对这些差异了解过少造成的。因此,大力推进中希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势在必行。中希双方在教育和文化方面成功合作的关键的一点就是在建立持续的、国家层面和非国家层面并存的,公私合作的对话交流合作机制,寻找这两个古老文明的共同点,将文化交流与合作变成加强中希关系的一座桥梁。

最后,希腊Laskaridis基金会主席Panos Laskaridis先生致闭幕词。他对与会专家学者为推动中希交流所做出的工作表示感谢,对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和Laskaridis基金会的合作前景表示充满信心,并期待中希双方能在文化交流、商务运输等方面展开更加深入持续的合作。

 

 


2016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