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新闻 内容

我系召开第六次教学研讨会

2017年10月19日下午,我系教师和博士后在明斋315会议室召开了教学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理念,会议由系主任孙学峰老师主持,邢悦老师做了主旨发言。

孙学峰老师首先介绍了这次教学研讨会的背景。他说,2016年春季我系以邢悦老师的本科教改项目“精品课《国际关系学概论》的OBE探索”为契机,举办了3次关于本科生教学的研讨会。此后,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已经成为我系的传统。本月,恰好邢悦老师的研究生教改项目“精品课《美国政治与对华政策》的OBE探索”立项,我们正好借此进行研究生教学改革的研讨。老师们在教学研讨会不仅可以交流教学经验,而且可以分享教材编写、指导学生的经验。我系今后还会开展此类教学研讨活动。

邢悦老师在发言中指出,当前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挑战,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不仅使人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获取知识的途径极其便利。大量的网络课程,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网络公开课正在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此同时,我校的研究生群体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博士生的人数大量增加,硕士生的培养越来越着重于专业能力而不是学术能力,学术博士生和专业硕士生在向着不同的目标发展。

在此背景下,博士生占主体的研究生课程,为了实现我校高素质、国际化、尖端学术人才的博士生培养目标,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估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在教学理念方面,邢悦老师认为,研究生课程应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改进。

第一,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和提升能力。教师要改变过去知识传播者的角色,着重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使学生具备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如同游泳课一样,教师不应该让学生只是熟记游泳的动作要领,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学会游泳。

第二,教学不应该是以“教”为主,而应该是以“学”为主,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主,教学效果要以学生是否“学会”来衡量。“学会什么”比“学了什么”重要,“学了什么”比“讲了什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主讲人”变成“导演”,学生要从“听课人”变成“主演”。对教师而言,教学不等于教书,上课不等于讲课;对学生而言,上课不等于听课,学习不等于记笔记。

第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反复的练习、不断的练习,因此,师生互动的频率和效率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不能仅是出现在讲台上,讲完课就完事。师生互动至少包括课前互动、课堂互动和课后互动三个环节。教师要通过给学生布置各种形式的任务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升能力,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及时和全面的指导。

第四、博士生教育与本科生和硕士生教育的差别在于,博士生是已经选择要走学术道路的学生,教学过程要不断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坚定他们的学术志向,使他们坚信自己可以成为学术人才。教学中要有开放性的、前沿的、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师生在教学中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做到教学相长。 

邢悦老师发言后,与会老师们围绕她的发言和清华大学研究生教改谈了各自的观点。张传杰老师认为,学校减少硕士生名额对没有专业硕士点的学科不利,社会上对我系的硕士毕业生需求远大于对博士生的需求,如何统筹学校改革策略和院系学科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李彬老师认为,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研讨课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目前每门课的课内教学课时有限,难以充分展开。同时,某些课程的教学,比如他讲授的军控与安全这一类的课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能力有限,需要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阎学通老师认为,如何将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要。同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使用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估是一个重要课题。

漆海霞老师,博士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论文写作上,博士生的录取和培养中,要重点关注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张利华老师、黄宇兴老师也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如何改进研究生教学进行了交流。老师们各抒己见,讨论气氛热烈。老师们一致认为,教学对教师来讲,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事情;教学应该是协作的,而不是彼此不相干的。教学研讨对于提升我系的教学质量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必不可少。

本次研讨会是邢悦老师2017年秋季研究生教改项目“精品课《美国政治与对华政策》OBE改革”的一个内容。围绕研究生课程教学,本学期我系将举办3次教学研讨会,接下来的两次将围绕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等内容进行研讨。